忍者ブログ
這裡已經被廢棄處置 --------- 主blog -> http://taorin.blog.shinobi.jp/ || APH如有更新 -> http://taorin.pixnet.net/blog
2024/04月

≪03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05月≫
[44]  [43]  [42]  [40]  [39]  [30]  [38]  [37]  [36]  [35]  [34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關於泰桑的眼鏡, 暫設是清邁, 沒了的話會變成軍人主義的

 
我要普及泰桑!!!! <-請自重
等我把兩本書看完再翻一翻網上的資料然後KO掉小柬和緬君之後...
可是瑞桑+嫁的編年史我還沒寫OTL

但話說回來, 我真的翻不到小香和泰桑的JQ耶怎麼辦......泰桑變成另一個亞瑟(指在小香心中的地位)怎麼辦...
溫柔堅強的眼鏡男最萌了QAQ
 
泰國的名稱:
泰國人一直稱自己的國家為孟泰(泰人之國)
而外國(如中國等)一般稱為暹(梵文Siam)  <-素可泰時期
暹羅(阿瑜陀耶王國)
直至19世紀中葉, 泰國始稱自己為暹羅, 其後在WW2前,1939年6月24日,宣布將國名改為泰國, 以Thailand代替Siam
[泰為自由的意思,泰國的意思是自由的土地]
1945年底, 泰國恢復國名為暹羅
至1949年5月, 國名正式定為泰國, 並沿用至今
 
國家像徵
泰國國家和王室的象徵是一個叫做"Garuda"(揭路荼) 的神話式半人半鳥的形象, 據傳說是印度教主神之一毗濕奴的坐騎, 用以裝飾國王的節杖和王室旗幟
在泰國的許多政府部門都將揭路荼運用到他們的徽章上
->有著"受王室任命, 指派"的意思
對那些獲得傑出經濟成就者慈善方面工作顯著的公司機構, 這一標誌表示是王室正式批準的
但頒發這樣的標誌的情況很少, 因而被視為一種祟高的榮譽
 
國旗
由紅白藍三種顏色組成
白色和紅色闊度相同, 藍色佔三分一
紅色為英雄的民族及國家; 白色為純潔的宗教; 藍色為莊嚴的王室
1917年前, 泰國國旗曾經紅色長條及一頭象徵獨立主國的白象
1917年暹羅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時, 拉瑪六世王瓦棲拉兀參照一些國家的國旗, 改為現在的樣式
 
國歌歌詞
泰族的血肉連結成泰國
人民之邦每寸土地歸泰人所有
努力捍衛領土的完整
泰人上下一致團結一心
泰人愛和平但戰鬥也不退卻
維護獨立從來不屈服
為國捐軀不惜流盡最後一滴血
願泰族國家強盛萬歲 

大事記:
公元7世紀
墮羅缽底時期
>>10世紀時隨著吳哥王國(Angkor Kingdom)的強盛而被吳哥徵服,成為吳哥的屬地

1238年
公元13世紀初, 吳哥王國君主闍耶跋摩七世去世->國勢開始衰微
>>同時, 泰國地區的泰族開始發展
>>泰族首領坤。邦克郎刀(Pho Khun Bang Klang Hao)聯合另一個泰族首領坤.帕孟(Pho Khun Pha Muang)打敗了真臘軍隊, 並以素可泰為中心建立起王朝
<<素可泰王朝>>
素可泰(Sukhothai)在泰語中為"幸福的黎明"
>>致力向外擴張
 
1275-1317
素可泰王朝第三任君主蘭甘亨國王(King Ramhkamhaeng)的統治時期
泰國版包括今日泰國中部大部分, 西至今日緬甸丹那沙林地區, 南達馬來西亞北部
對外被稱為暹國
蘭甘亨在位其間, 實行軍政合一的統治制度, 成年男子平時從事生產, 戰時為兵; 行原始民主制, 任何人皆可見國王
國王既是一國之君, 又是民眾之父, 宮門掛有大鐘, 誰有冤情均可敲鐘, 對待戰爭俘虜, 不加以鞭苔和殺戮, 讓他們活下來進行勞動生產, 以增加國家勞動力
注重發展生產, 是以農業, 漁業及貿易都有很大的發展
經濟方面, 廢除關稅, 開放貿易, 促進流通, 讓人民自由地做買賣
提倡佛教(通過緬甸引入錫蘭(今斯里蘭卡)佛教), 創造了統一的泰文(以高棉文為基礎 -- 1283年), 奠定了今日的泰文的基礎
確定了財產繼承關係
為了紀念蘭甘亨國王為泰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泰族國家的強盛和繁榮作貢獻, 泰國政府把蘭甘亨國王封為"大帝" (Ramkhamhaeng the Great), 每年都開展紀念活動

1317-1347
素可泰衰落, 烏通獨立
 
1340年
烏通太守之子拉瑪鐵菩提(Rama Tibodi)通過與羅斛國的公主聯姻, 佔據了羅斛, 勢力坐大
 
1344年
烏通因發生疫病, 舉國搬遷

1350年
拉瑪鐵菩提建立阿瑜陀耶王朝, 又稱大城王朝(阿瑜陀耶在泰語中即為"大城"的意思)
實行對外開放程度相當高的封建領主制
 
1351年
征伐東面的吳哥王國, 圍攻一年零四個月的圍攻後, 阿瑜陀耶軍隊攻陷了吳哥
其對吳哥的統治及佔領不斷受柬埔寨人的反抗
其後吳哥王室一位成員組織軍隊向駐守的泰軍發動攻擊, 至此結束阿瑜陀耶對吳哥歷長6年的統治
 
1368年
拉瑪鐵菩提國王派遣使節訪問中國, 明太祖曾賜暹羅國之印
此後, 阿瑜陀耶以暹羅為國名, 與中國交往
"朝貢"貿易是阿瑜陀耶與中國貿易的主要形式, 表名為朝貢, 實際上中國封建王朝為顯示大國之風, 對來"朝貢"者照例都要"加倍賞齎", 贈送給"朝貢"方的物品比"朝貢"者帶來的物品多得多
且, 明朝允許使者將所帶來的物品在中國出售, 也允許他們購買中國貨物帶回去
貢使不僅在指定的到達口岸和京城進行買賣, 在上京途中也可出售帶來物品, 而且貢使還有"俱免抽分"的免稅優待
朝貢貿易是由阿瑜陀耶宮廷所掌握和壟斷的, 這種貿易為阿瑜陀耶宮廷和封建主帶來財富, 這是阿瑜陀耶頻繁遣使到中國進行朝貢貿易的重要原因
 
1370年
阿瑜陀耶統治者波隆摩羅閣(Borommarcha)繼位, 並於1371年大舉進攻素可泰
 
1378年
素可泰投降
 
1393年
拉瑪菩提的繼承人拉梅萱國王(Ramesuan)親征吳哥
俘虜大批吳哥居民到阿瑜陀耶
 
1430年
阿瑜陀耶軍再攻吳哥, 次年吳哥陷落
柬埔寨的領土縮小到湄公河以西
 
1438年
素可泰作為阿瑜陀耶的一個省併入阿瑜陀耶版圖
 
1445-1488年
波隆摩. 戴萊洛迦納國王(Borommatrailokanat)統治期
推行統治制度改革, 加強中央集權制
建立了一個以部為基礎的中央集權行政系統, 分開軍政和民政
國王之下的中央行政機構設內政, 財政, 國務, 地方內務及宮務等部 ; 軍事方面另設首長, 下有官員, 協理軍務, 將行政與軍政分開
地方各省(府)相應建立同樣的行政體制, 各省的統治者均由國王任命, 避免省長專權獨立
設立法庭, 由宮務管理, 由精通法律的僧侶擔任法官
推行薩迪納制(Sakdina), 薩迪為"權力", 納為"田", 是以薩迪納為"佔有土地的權力"
薩迪納為按人們社會地位的高低等級, 授予他們數目不等的土地的授田制
根據薩迪納制, 貴族官吏按其爵位, 職務和官銜的不同而被授予一定田地
王儲可得10萬萊(1萊:2.4畝), 最高的官銜昭披耶為1萬萊, 依次為披耶, 帕, 鑾, 坤, 曼 等, 分別授予5000, 1000, 100以至數十萊不等
擁有400萊以上土地者, 本人及其家屬可以免役, 同時還擁有終身保持職務和覲見國王的權利 ; 被人控告可以派代理人出庭, 自己不必親赴庭審
但是貴族官吏沒有固定的領地, 固定臣屬和依附人, 因此授田制是削弱貴族勢力, 防止地方割據的有力措施, 是中央集權制得以推行的經濟基礎
庶民也可獲得15至25萊的土地, 但只有使用權, 他們的人身連同土地都一起隸屬於大大小小的封建主
其中, 一部分直接隸屬於王室的"派", 被稱為"派鑾" ; 依附一般封建主的則為"派索姆", 他們無償地服勞役並需繳納實物地租
"薩迪納"制度的確立, 使封建領主完全佔有最主要的生產資源 -- 土地, 和不完全佔有生產者 -- 農奴
農奴成為社會的主要生產者, 封建領主通過佔有土地而控制了生產者
戴萊洛迦納國王在全國推行"薩迪納"制, 並以立法形式肯定, 從而確立了封建制經濟
戴萊洛迦納王的改革, 標誌著泰國的歷史進入封建社會
 
1516年
葡萄牙與阿瑜陀耶商談和簽訂了通商條約, 這是第一個與西方國家的通商條約
條約允許葡萄牙人旅居阿瑜陀耶王國, 可以在阿瑜陀耶城以及丹那沙林(Tenasserim), 墨吉(Mergui), 北大年(Pattani), 洛坤(那空是貪瑪叻, Nakhon Si Thanmmarat)等地經商
 
1538年
帕猜拉查國王(King Chairacha)招聘了120名葡萄牙人充當自己的侍衛隊, 並依靠他們教泰人使用新式槍枝
(在泰緬16世紀戰的時候, 雙方都僱用了葡萄牙槍手參加作戰)
 
1549年
緬王率領30萬大軍進攻阿瑜陀耶
但圍城4個月依然無法攻陷, 只得退兵
 
1563年
緬軍再次兵分五路, 攻向阿瑜陀耶
 
1564年
在緬軍強大攻勢下, 阿瑜陀耶被迫議和
國王和大多數王室成員被帶到緬甸作為人質
 
1569年
8月
緬王莽應龍利用阿瑜陀耶的內部矛盾征服了阿瑜陀耶, 並拆除阿瑜陀耶的防禦力量, 將大批居民擄到緬甸
阿瑜陀耶成為緬甸附庸國(共15年)
 
1575年
柬埔寨進攻阿瑜陀耶, 不果
 
1578年
柬埔寨再次進攻阿瑜陀耶, 不果
 
1580年
柬埔寨國王率軍攻擊阿瑜陀耶, 擄走大批居民
 
1582年
同1580年

1584年
重新獨立, by「黑王子」(Black Prince)納黎萱王(King Naresuan)->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A%B3%E9%BB%8E%E8%90%B1
 
1593年
阿瑜陀耶軍隊攻入柬埔寨, 佔領了暹粒, 馬德望
 
1594年
柬埔寨成為阿瑜陀耶的屬國
柬埔寨的國王要由瑜陀耶國王加封
柬埔寨東部各省如柯叻, 尖竹汶(Chanthaburi),烏汶等成為了阿瑜陀耶的領土
 
此外, 阿瑜陀耶與其北方的蘭那王國(Lanna Kingdom), 老撾王國進行了多年的戰爭
對南邊的滿刺加多次用兵, 征伐麻六甲
 
1652年
17世紀, 阿瑜陀耶城的人口已達15萬, 超過當時倫敦的人口, 成為當時國際貿易的重要市場
首都阿瑜陀耶城經常聚集著來自中國, 印度, 馬來亞, 安南, 日本等國的商人
暹罗派遣使节到清朝进行朝贡,开始了两国的交往。
 
1664年
8月
阿瑜陀耶被迫與荷蘭簽訂條約, 這是西方國家與阿瑜陀耶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根據條約,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阿瑜陀耶的僑民享有治外法權, 並享有在阿瑜陀耶的自由貿易權
此後, 英國人繼荷蘭人之後來到阿瑜陀耶
17世紀下半葉, 法國人開始進入阿瑜陀耶, 它們企圖控制阿瑜陀耶的政治目的日益顯露, 並且為此在阿瑜陀耶互相爭奪
 
[國外人在泰國擔任要職的情況:
華人充當阿瑜陀耶王國的通事, 副使, 及至正使, 跟隨阿瑜陀耶使團入貢中國, 有的還受命擔任阿瑜陀耶使節出訪外國
因為宗教迫害而流落到阿瑜陀耶的日本人山田長擔任了王室的宮廷衛隊隊長
希臘人君士坦丁. 華爾康(Constantine Phaulkon)甚至被阿瑜陀耶國王封為昭披耶, 掌握阿瑜陀耶王國的外交和財政大權 -> 先投靠英國維護]
 
1685年
10月
法國路易十四派謝瓦利埃. 德. 肖蒙(Chevalier de Chaumont)為使臣, 帶領一批天主教教士和耶蘇會會士, 來到阿瑜陀耶, 受到那萊國王(King of Narai)的隆重接待
肖蒙極力勸說那萊國王改信天主教, 華爾康則暗中策劃, 將大量喬裝俗人的天主教教士, 安插到省, 市, 城堡任地方長官, 力圖改變阿瑜陀耶人民的宗教信仰
為確保計劃實行, 還建立了兩支由法國士兵組成的精幹的移民武裝
在華爾康的鼓動下, 肖蒙與阿瑜陀耶(由華爾康代表)簽訂了兩個條約, 其中規定:
1. 允許法國傳教士在阿瑜陀耶各地自由傳教
2. 法國人享有治外法權
3. 法國公司壟斷布吉島的鍚貿易
4. 法國可以在阿瑜陀耶任何地方設立商館
5. 允許法軍在宋卡(Songkhla)駐防
但法王路易十四要求駐防曼谷和墨吉, 以使法國艦隊能控制通往中國和印度洋的海上通道
 
1687年
3月
法王路易十四派出一個龐大的使團前往阿瑜陀耶, 並由6艘軍艦組成的艦隊隨行
法國的行動引起那萊王的疑慮, 以象隊統帥帕碧羅闍(Phetracha)為首的一些大臣堅決反對法國的要求
與此同時, 華爾康卻以抵禦荷蘭, 英國入侵為由, 鼓動那萊王接受法國的條件
 
1688年
那萊王病重
華爾康讓駐在曼谷的法軍到那萊王住所, 以保護改信天主教的王子能繼位
消息傳出後, 帕碧羅闍為首的一派決定反擊法國殖民勢力
一些大臣對華爾康依仗那萊王橫行專權的行為早有不滿, 站到了帕碧羅闍一邊
佛教僧侶也希望帕碧羅闍出來捍衛佛教
3月
那萊王病危, 帕碧羅闍攝政
6月
帕碧羅闍逮捕了華爾康並處死
7月
那萊王病逝, 帕碧羅闍被擁立為王. 他立即驅逐法國勢力, 在曼谷設防區的法軍被重兵包圍, 突圍無望
9月
雙方和談達成協定, 法軍撤離阿瑜陀耶, 西方殖民主義受到沉重打擊
此後, 荷蘭, 英國勢力也逐漸退出阿瑜陀耶, 史稱1688年革命
"從此, 泰國基本上關閉了與歐洲國家的貿易大門, 行閉關政策"
 
1763年
緬甸新國王孟駁登上王位, 再次開始對阿瑜陀耶的入侵
他依靠強大的軍隊, 不久就佔領了泰國北部重鎮清邁, 控制了老撾的瑯勃拉邦, 並積極準備向阿瑜陀耶進兵
 
1764年
緬甸軍大舉進攻阿瑜陀耶, 阿瑜陀耶被困14個月, 最終被緬軍攻破
鄭信率軍抗敵, 立下汗馬功勞
在緬軍進攻阿瑜陀耶時, 達府太守鄭信(Taksin -- 達信)帶領軍隊去增援, 後因寡不敵眾, 率軍退到東南沿海的尖竹汶(Chanthaburi),重新聚集隊伍以收復河山
鄭信以光復暹羅為口號, 贏得大批農民, 手工業者以及失去財產的封建貴族的廣泛支持
關於鄭信:
祖藉廣東, 其父鄭鏞為廣東省澄海市華富村人, 年輕時達赴泰國謀生, 1734年在泰國生下鄭信
鄭信年少時被財政大臣昭披耶卻克里收為養子, 從小受到貴族子弟的教育, 成年後被任命為達府太守, 被封爵為披耶

1767年
4月
緬甸軍攻下阿瑜陀耶城, 阿瑜陀耶王朝結束
緬軍入城後大肆搶劫, 一切可能帶走的財物均被劫掠一空, 擄走居民外, 還放火焚燒全城
宮殿, 主要建築物和數千民居住宅付之一炬
10月
鄭信領導的軍隊攻下吞武里, 接著乘勝進攻緬甸軍隊主力在三菩提樹的營地, 將緬軍趕出了阿瑜陀耶
但鄭信並沒有在阿瑜陀耶建都, 而是選擇了水陸交通方便的吞武里(Thonburi, 今曼谷湄南河對岸)作為新王朝的首都
12月28日
鄭信登基為王(Taksin the Great -- 達信大帝), 史稱吞武里王朝(Thonburi Period, 1767年-1782年)

1768年
达信派遣使节到清朝,请求清廷封他为暹罗国王,但清政府认为他是乘机篡位,予以拒绝。
 
1770年
統一泰國
 
1771-1776年
鄭信為了鞏固獨立, 與緬甸斷斷續續地進行了幾年戰爭, 經過反覆爭奪, 在1776年攻佔清邁, 奠定了今日泰國版圖的基礎
[恢復了對北大年, 吉打, 吉蘭皿和丁加奴等馬來蘇丹國的控制]
內政方面, 鄭信注意爭取商業階層的支持,照顧商人利益, 給予高利貸收購和變賣當地居民在阿瑜陀耶廢墟裡發現的珍寶的專利權
對於僧侶封建貴族, 視之為對王權的威脅, 予以限制, 打擊
他不顧僧侶貴族的反對, 宣佈自己為佛教的大護法 
 
1777年
清朝始承認吞武里王朝, 准许暹罗使节到清廷朝贡
 
1778年
征服老撾王國(萬象王國), 並迫使瑯勃拉邦降為藩屬 
在東南方侵佔了柬埔寨的暹粒(Siam Reap)和馬德望省(Battambang)
與越南順化朝廷在柬埔寨為爭奪主宗主權進行了激烈的角逐, 控制了柬埔寨
 
1781年
鄭王派卻克里率軍進攻柬埔寨
鄭信強迫僧侶接受世俗政權對佛教團體內部事務的監督權, 把三個反對他的最大寺院首領當眾鞭苔, 並罷免他們的職務
鄭信的政策使農民和手工業者失望, 封建主對他產生懷疑, 僧侶貴族對他極度仇恨
被鄭信打擊的貴族和僧侶勢力利用人民的不滿, 把鬥爭矛頭指向鄭信
他們造謠鄭信神經錯亂, 不敬佛教, 以此煽動叛亂

1782年
阿瑜陀耶地區爆發人民起義, 隊伍直指吞武里, 鄭信派軍平息, 但軍隊紛紛倒戈, 向首都挺進, 包圍了王宮
鄭信無力招架, 同意退位
正在柬埔寨作戰的鄭信大將昭披耶卻克里*(Generak Chao Phaya Chakri)聞訊趕回吞武里, 並處死鄭王**
鄭信在位15年, 對恢復泰國的獨立和自由作出巨大貢獻, 是以在1954年, 泰國政府在曼谷市吞武里廣場中央建立了鄭王達信紀念碑供人瞻仰
鄭信是泰國僅有的五位大帝中的其中一位. 12月28日, 即鄭信登基之日亦被定為鄭王節, 以示對這位民族英雄的懷念
4月6日
卻克里被擁立為王, 把首都從吞武里移至湄南河東岸的曼谷, 建立曼谷王朝(Bangkok Period), 又稱卻克里王朝(Chakri Dynasty), 延續至今
卻克里的稱號為拉瑪一世(Rama I)
 
*關於這個昭披耶卻克里, 他的身分有兩個可能:
1. 鄭信的養父
2. 鄭信的手下大將, 純粹和養父同名
選擇2[馬修]是因為萌度[/馬修]是因為泰國本來就很多重名, 另外, 鄭信的養父本來是財政大臣, 突然去領軍也有點奇怪
而且養父他對鄭信應該是愛護有加, 所以就這麼讓他去動手殺也似乎有點怪?
還有一點, 卻克里(拉瑪一世)對清廷(?)自稱是鄭信的兒子"鄭華", 如果是養父會無限怪?
 
**關於處死鄭王
這一個也有兩個說法
1. 卻克里是趁亂當場處決鄭王的
2. 鄭信退位並削髮為僧, 卻克里是擔心他東山再起, 命部下照阿瑜陀耶時期處死王族的規定, 將鄭信罩上麻袋, 用檀香木棒打死, 秘密葬於吞武里郊外
選1是因為我愛鄭信(沒人想知道!!), 2太痛了我不想讓鄭信他受太多苦OTL  <-也就是說, 這完全是私心
 
 
1782年-1809年
拉瑪一世在位時期
泰國東面的老撾地區在泰軍的攻勢下, 成為泰國的藩屬
通過戰爭迫使北大年*蘇丹接受其統治
恢復阿瑜陀耶王朝極時期的版圖
注重強化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 國王成為國家的化身, 集軍, 政, 財, 神, 司和立法諸權於一身, 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制定了一套宮廷禮儀, 以顯示國王的權威
承襲阿瑜陀耶時期的中央行政組織, 設立了軍務部, 內政部, 財務部, 宮務部, 農務部和地方政務部六部 ; 六部首長均由王室成員擔任
全國行省劃分為四等, 各省省督也由王室成員擔任, 代表國王行使權力, 同時受中央政府的嚴格監督
繼續實行薩迪納制, 授給王室成員"昭法", "帕翁昭", "蒙昭"等爵位
凡授田400萊以上的官員由國王直接任命
*北大年在鄭信(吞里武時期)被收復過, 現在這裡又再被收復一次, 那麼可以假定, 它在吞武里/拉瑪一世在位期間又跑出去了
 
1805年
拉瑪一世下令整理滙編阿瑜陀耶王朝遺留的法律
經過整理滙編成冊的法令文集, 蓋有內務部, 軍務部和財務部的三個大印, 表示在全國通行, 是為著名的<三印法典>>
拉碼一世還頒布了一些新法令, 這些法律條文一直保留至今
 
1809年-1824年
拉瑪二世時期
泰國占領了柬埔寨的大片領土, 成為中南半島上的強國之一
加強王室對行政部門的控制
國王在中央各部之上設立了四個最高職位, 以監督各部首長及其工作, 這四個職位都由國王與王妃所生之子擔任
通過對王室成員的分封, 國王牢牢地掌握了國家政權
國王還擁有一支裝備精良的不室衛隊, 以保衛王室, 守護王宮, 王室領地, 鎮壓反叛
 
1823年
清政府向暹羅國王拉瑪二世贈送了"永奠海邦"的匾額
 
1824-1826
英緬戰爭, 緬甸力量受到極大削弱, 無力再與泰國作戰

1851年-1868年
拉瑪四世蒙固國王(Mongkut)登基, 開始進行現代化改革
1. 逐步採用僱傭工來代替無償的徭役制度
2. 限制出賣個人為奴的條件
3. 在曼谷市修整道路, 發展交通
4. 設立造幣廠, 用新幣代替長期流通的貝幣
5. 取消食糖收購壟斷制度
思想方面, 提倡宗教自由, 允許各種宗教在泰國傳播
在宮廷中推行西式教育
法律方面, 主張人人平等,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廢除國王出巡百姓必須回避的制度, 並允許百姓直接向國王申訴等等

1855年
(19世紀下半葉, 當英國取得新加坡統治地位後, 繼續擴張至泰國在馬來半島的屬地, 此年確立了英國對森美蘭, 雪蘭峨, 霹靂和彭亨四個土邦的統治
與此同時, 法國在入侵越南後, 盯上了泰國的附屬國柬埔寨, 從東部向泰國進逼, 所以泰國成為兩國的爭奪之地)
英暹簽訂鮑林條約(Bowring Treaty -- 又稱<英暹通商條約>, 英方代表為香港總督鮑林),使泰國喪失了大量的國家主權
修約規定:
1. 英國於曼谷設領事館, 英國臣民有治外法權(英國公民只能由英國領事根據英國法律加以審判), 可以在泰國自由貿易和在曼谷永久居留
2. 只徵收英國商品價格3%的進口稅
3. 鴉片和金塊銀塊可免稅進口
4. 英商可以直接與泰國公民做買賣, 不受第三者干預
5. 英國軍艦可以進入內河, 可以在北欖要塞停泊
6. 英國公民可以在泰國各地自由旅行, 自由勘探與開採礦藏
這項不平等條約損害了泰國的主權(如司法權, 關稅自主權等), 打開了泰國閉關自守的大門
其後, 美國, 法國, 丹麥, 荷蘭, 德國, 瑞士, 挪威*, 比利時, 意大利, 俄國, 葡萄牙, 德國以及日本等15個國家, 均以英暹條約為藍本, 和泰國簽訂了類似的條約
泰國因而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 成為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爭奪原料產地, 投資市場, 商品市場, 劃分勢力範圍所角逐的地方
*其實看到挪威我覺得有點怪...因為這個時期應該是瑞典-挪威連合王國(1814年至1905年)的時期
  以此推斷的話, 這應該是瑞挪王國...才對?
 
1864年
法國用武力佔領了金邊, 不到一個月就實現了對柬埔寨的軍事佔領
法國人強迫柬埔寨諾羅敦國王(King Norodom)簽署條約, 承認法國是柬埔寨的唯一保護國, 開始了吞併柬埔寨的步驟

1867年
7月
法國以炮艦威脅, 強迫泰國簽署關決柬埔寨政治地位和邊界的條約(泰柬邊界條約), 後來又逼令泰國簽署條約的補充條款, 規定了泰國和柬埔寨的邊界走向
[鑑於1863年泰柬簽訂的條約中規定柬埔寨是泰國的屬國, 法國要求泰國廢除與柬埔寨簽訂的條約, 承認法國對柬埔寨的權力, 同時, 法國願將柬埔寨的兩個省 -- 暹粒和馬德望割讓給泰國
泰國作為回報, 宣佈1863年簽訂的泰柬合約無效, 這樣, 法國取得了對柬埔寨的完全控制權]
 
1868-1910年
拉瑪五世朱拉隆功(Chulalongkorn)時期 -> 朱拉隆功大帝
朱拉隆功自幼受良好的現代文化, 科學知識的教育, 是泰國第一位在登基前就得到完整的現代知識教科學知識的教育的國王
正式親政前, 他出訪了新加坡, 爪哇, 印度等地, 使他成為泰國近代以來第一位出訪外國的國王
正式親政後, 再用了八個月的時間, 訪問了法國, 俄羅斯, 德國, 英國, 奧地利, 意大利, 瑞典, 比利時等國, 這些訪問開闊了朱拉隆功的眼界, 增長了見識, 為他推行的改革奠定了基礎
朱拉隆功所推出的改革包括:
1. 教育改革
    成立教育部(後改為公共教育部), 改造傳統的以寺院為中心的教育體系, 推行西式教育, 建立法律, 醫學, 海, 陸軍等中等專業學校, 並派出貴族子弟到西方國家接受教育, 在宮廷中創辦採用西方教材的學校
2. 逐步廢除奴隸制(年表及進度見下)
3. 改革行政管理制度, 仿效西方議會制, 建立內閣
    廢除"薩迪納"制, 改行薪俸制
    由中央政府按行政系統對全國實行統治. 中央機構仿效西方建立部, 代替古老的克琅
4. 整頓國家財政, 將王室財產和國庫分開, 王室預算和國家預算分開, 由財政部統管國家財政, 取消"包稅制", 各種稅收直接由政府官員徵收
    發行統一貨幣
    建立和健全審計制度和會計制度, 另立王室和國家預算
    對關稅和稅收制度進行改革, 將原來由省政府承包稅收的制度, 改為財政部徵收, 保證國家的收入
5. 推行新的法律制度, 建立司法機關, 改革司法, 創辦法律學校, 培養自己的律師, 改革監獄制度, 實現員警現代化
    案件統一由司法機關按一定程式統一審理
6. 實行新的軍事制度
    建立常備軍, 實行義務兵役制, 創辦軍事學校, 請外國顧問訓練軍隊, 培養軍官
    派人到國外接受軍事訓練, 設立陸軍部, 建立初具規模的現代化軍隊
7. 發展現代交通, 郵電事業, 創辦郵局和電報局, 修建鐵路(以方便人民往來及加強中央政府對各地的控制)
 
1873年
朱拉隆功正式親政

1874年
朱拉隆功頒佈廢奴令, 凡於1868年10月1日以後出生的奴隸, 年滿21歲時便可獲自由
 
 
1879年
宣布在1897年12月16日以後出生的泰國人不得賣身為奴
 
1887年
法國控制了越南, 柬埔寨, 老撾三國, 宣佈建立法屬"印度支那聯邦"
與此同時, 英國征服了泰國西面的緬甸
英國將緬甸劃歸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面對法國在泰國的行動, 英國的資產階級越發感到不安, 他們中的一些人主張在東南亞實行更積極的擴張政策
保守黨國會議員寇松勳爵公開要求英國政府制止法國通過泰國的領土西進, 認為暹羅應保持作為一個緩衝國
 
1889年
法國任命奧古斯. 巴維出任法國駐曼谷總領事
巴維任總領事期間, 英國兩國政府多次就泰國的領土問題進行談叛, 雙方都希望泰國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 以作為英國領土和法國領土之間的緩衝區, 誰也不願意讓對方擴大在泰國的勢力, 同時又設法擴大在泰國的利益
 
1892年
法國駐暹羅總領館升為大使館, 奧古斯. 巴維升任法國第一任駐泰國公使
之後, 法國對泰國的領土野心日益顯現
 
 
 
1887年-1892年
建立了12個部, 統管全國的經濟, 社會政治, 文化教育和軍事
各部由國王委任部長, 重新劃分省區, 分全國為18省, 每省以一個常駐高級官員為首長, 加強中央集權
設置村,區和縣三級建制
1893年
4月
法國指責泰國舉兵進攻湄公河東岸地區, 因此要求湄公河東岸更多的領土, 並嚴懲越境的軍官
7月13日
法國以慶祝國慶日為藉口, 將兩艘炮艦駛入湄南河河口
河口的泰國炮台向法國軍艦開炮, 法艦開炮還擊, 雙方士兵各有傷亡, 法艦最終進入曼谷河段
法國以此向泰國發出最後通牒, 要求必須獲得湄公河以東所有領土 ; 要泰國嚴懲在邊境糾紛中的泰國軍官, 並向法國賠償300萬金法郎
泰國政府對法國的最後通牒不予答覆, 於是法國炮艦開始封鎖暹羅灣
英國見泰法關係緊張, 急忙派遣兩艘炮艦至湄南河河口, 以觀局勢發展
同時, 英國外交大臣向泰國發出急電, 要求泰國全面接受法國的要求 ; 作為拉瑪五世的朋友和法國的重要盟國的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 也出面要法國不要對泰國採取武力
面對危機, 泰國拉瑪五世國王不得不接受法國的最後通牒
10月3日
泰國與法國簽約, 泰國同意將軍隊撤離湄公河西岸的尖竹汶府, 割讓湄公河東岸地區和湄公河上所有島嶼給法國, 泰法衝突告一段落
 
朱拉隆功建築了連接首都和北欖的鐵路
 
1896年
英法在倫敦締結條約, 劃分在泰國的勢力範圍 : 湄公河以西是英國的天下, 以東為法 劃分在泰國的勢力範圍 : 湄公河以西是英國的天下, 以東為法國的勢力範圍, 雙方承認和支持泰國當時的邊界, 不允許任何第三國在泰國挑起任何事端
這樣泰國成為英屬緬甸和法屬印度支那的緩衝區和中立地帶, 泰國因此而免於淪為殖民地
 
1899年
取消了農民的依附關係
 
1900年
下令取消東北部地區的農奴制
 
1901年
鐵路北延至華富里
 
1905年
規定嚴禁將兒童賣為債務奴隸
同時, 取消了兵役制和強迫勞役制
 
1907年
在法國的威逼和壓力下, 法泰兩國又簽訂了幾個條約, 明確規定泰國放棄在暹粒, 馬德望, 詩梳風(Sisophon)三省的統治, 並將其歸還柬埔寨(實際上是交給法國), 法國則同意取消在泰國享有的治外法權
這一條約大大加強了法國在印度支那的地位
英國對此深感不安, 於是向泰國施壓
 
1909年
英國迫使拉瑪五世簽約, 泰國放棄對吉打(Kedah), 吉蘭丹(Kelantan), 丁加奴(Tertngganu)三個蘇丹土邦的主權
英國將三個蘇丹土邦併入英屬馬來西亞殖民地, 而英國同意取消其公民在泰國享有的治外法權
(以割讓邊遠屬地和附屬國土地換取對方從泰國領土上撒軍和放棄領事裁判權, 從而維護了泰國在行政和法律上的獨立)
鐵路再往南北延伸, 形成鐵路網

1910年
朱拉隆功去死, 被封為大帝
 
1929年至1933年
經濟危機給泰國帶來了災難性的影響
世界市場對大米的需求減少, 米價急劇下降, 使當時有"世界糧倉"之稱的泰國經濟受到沉重打擊
其他工農業如碾米鋸木也受到了影響, 因而造成國家財政困難, 激起了原本就已存在的各種矛盾, 其中的焦點在泰國王室和封建君主專制體制上
其中一批留歐回國知識分子和留學回國後在軍隊任職的陸海軍少壯軍官, 成為反對封建君主專制的骨幹
他們雖然大都出身王室和封建貴族家庭, 但在西方接受的教育使他們更多地接受了西方的文明, 因而產生了想要改變君主專制體制, 建立西方式的君主立憲政體的願望
 
1928年
人民黨(People's Party)成立

1932年
6月24日
以陸軍上校披耶帕鳳(Phraya Phahol Pholphayuhasena)為首的人民黨發動了政變
政變部隊的500多人佷快佔領了王宮, 控制了曼谷
在曼谷的所有政府主要官員, 王室成員, 軍隊高級將領都被逮捕
披耶帕鳳隨即宣佈成立以他為首的臨時軍政府, 取代封建君主專制政府
一場兵不血刃的政變在沒有遇到扺抗的情況下順利結束
人民黨六項施政綱領:
1. 維護國家政治,司法及經濟上的獨立自主
2. 維護國家安全, 減輕刑罰
3. 制定保障民生的國民經濟計劃, 使每個國民有工做, 不受饑餓
4. 人民一律平等, 貴族不得再享有比平民更多的特權
5. 在不與上述四項相扺觸的前提下, 謀求人民的自由幸福
6. 人民有充分受教育的機會
同時, 人民黨派代表往避暑地向國王巴差提勃(King Prajadhipok)呈交信件, 表明人民黨無意以任何手段奪取王位
政變的目的在於實行憲政, 歡迎國王返京, 並在新的君主立憲制度下, 繼續進行統治
在當時的情況下, 國王不得不下諭表示接受並返回曼谷
6月27日
國王在人民黨起草的臨時憲法上簽字
臨時憲法共5章39條, 對國家政權的性質和組成, 國王和國民議會的許可權分別作了明確的規定, 對國王的權力作了限制, 國王關於國務之措施, 須經國民委員會承認才合法
臨時憲法實際上是一部旨在確立君主立憲政體的憲法
人民黨根據憲法組成了臨時國民議會和由15人組成的形同內閣的國民委員會
但有三分之一的國民議會成員為高級軍官和與王室貴族有密切關係的舊官僚, 議長是舊政權的教育部長, 而舊政權的法院院長披耶瑪奴巴功(Phraya Manopakorn Nititada)擔任了政府總理兼財政部長
這一次政變被稱為"6. 24政變", 君主立憲政體開始確立
 
原本推舉披耶瑪奴巴功擔任總理是要表明人民黨無意奪取王位, 但這卻使保皇勢力在內閣中擁有更大的影響, 埋下危險的禍根
披耶瑪奴巴功上任後, 即舉行儀式並率領內閣成員向國王謝罪, 接著著手制定永久憲法, 對國王的許可權作了新的規定, 重新肯定"國王神聖不可侵犯", 國王的許多特權重新得到恢復

1933年
2月
披耶瑪奴巴功內閣發佈命令, 禁止政府官員, 公務員參加人民黨, 已參加者均需脫離
4月1日
國王突然頒佈詔令, 宣佈封閉議會, 裁撤內閣, 委任18人組成新內閣, 披耶瑪奴巴功繼續擔任內閣總理
議會中的幾名人民黨重要文官議員被逐出議會
4月2日
在國王的勸告下, 人民黨宣告解散
4月19日
披耶瑪奴巴功清洗了陸軍中的人民黨少壯軍人
4月21日
人民黨正式改名為"人民黨俱樂部", 其宗旨改為贊助公益事業, 鼓勵國家教育, 聯絡團結精神
6月20日
以披耶帕鳳(Phraya Phahol)為首的, 曾發動6. 24政變的一批少壯軍官, 再次發動政變, 逮捕了復辟政府的內閣總理披耶瑪奴巴功等人
宣佈被國王解散的議會正式復會, 取消國王4月1日發佈的復辟詔令
6月25日
組成了以披耶帕鳳為總理的新立憲政府
保皇派不甘失敗, 因而推舉了前任舊政權國防部長的波翁拉德親王(Prince Bovoradej), 企圖以武裝叛亂來推翻新建立的君主立憲政府
[10月]
保皇黨在東北部重鎮柯叻建立了叛軍指揮部, 並向曼谷推進
新政府總理披耶帕鳳通過電台發表講話, 重申國王仍是合法政府的首腦, 新政府將繼續實行君主立憲政體
他號召人們行動起來, 支持民主政府, 保衛首都, 得到了廣泛的支持
10月13日
新政府部隊開始反擊, 四天後, 叛軍被擊潰
原本中立的海軍也宣佈支持新政府, 一些支持過叛軍的頭目也反正
波翁拉德親王見大勢已去, 逃到越南西貢, 保皇派的武裝叛亂始被平息
因此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
拉瑪七世國王巴差提勃因支時和參與叛亂, 使他在人民中的影響下降
 
1934年
1月
拉瑪七世以治病為由, 離開泰國

1935年
[3月2日]
國王拉瑪七世巴差提勃在英國發表遜位聲明, 由其侄子阿南德 . 瑪希敦(Ananda Mahidol)繼位, 是為拉瑪八世

1938年
青年軍官披汶 頌堪成為總理
開始軍人執政

1939年
由暹羅改名為泰國

1941年
太平洋戰爭爆發, 日本以借道為名進入泰國

1942年
[1月]
泰國向英美宣戰

1945年
[8月]
日本投降, 二戰結束, 泰國宣布宣戰無效

1946年
普密蓬. 阿杜德(King Bhumibol Adulyadej)繼位
同年加入聯合國

1954年
開始工業化

1957年
沙立 他納叻將軍發動政變

1963年
沙立病逝, 他儂 吉滴卡宗將軍被任命為總理

1967年
和其餘四國結立東盟(ASEAN), 發表了曼谷宣言

1969年
[2月10日]
他儂組織的泰人聯合黨獲勝

1975年
中泰正式建交

1977年
江薩 差瑪南將軍發動政變

1988年
差猜 春啥旺作為民選總理開始執政

1991年
順通  空頌蓬將軍發動政變, 任命阿南 班雅拉春為總理

1992年
[3月22日]
舉行大選, 執政聯盟推舉陸軍司令素金達出任總理
[5月4日]
群眾遊行要求素金達辭職, 修改憲法, 軍隊以武力鎮壓造成嚴重流血事件
[9月]
川立派開始執政, 軍人政變成為歷史

1993年
泰國成為不結盟運動成員

1997年
[7月]
泰國爆發金融危機, 引發亞洲金融危機
[9月]
通過第16部憲法, 10月11日實施

2001年
他信創立的泰愛泰(thai rak thai)黨一黨執政

2003年
[7月31日]
泰國清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的145億貸款

2004年
[4月28日]
南部爆發大規模暴力衝突, 造成112人死亡->泰國近年來最血腥的一天
->自2004年1月至2005年10月, 死亡人數超過1000人
[7月3日]
開通曼谷第一條地鐵線路
[12月26日]
南部海嘯->2000多人遇難

2005年
泰愛泰黨在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 他信連任

2006年
他信下台

2008/09
 
整理重組
 

 
PR
この記事にコメントする
お名前
タイトル
文字色
メールアドレス
URL
コメント
パスワード   Vodafone絵文字 i-mode絵文字 Ezweb絵文字
secret (管理人だけにコメントする。)
無題
老兄,你记得好象不太完整哦,你没说拉码八世是被刺杀的哈!
NONAME 2010/06/21(Mon)14:11:36 編集
Re:無題
因為我找的史料當中不包括這一項
【2010/06/21 14:46】
この記事へのトラックバック
この記事にトラックバックする:
カレンダー
03 2024/04 05
S M T W T F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プロフィール
HN:
岸道靈
性別:
非公開
CP向:
旦那本體是我的命
CP本命典芬(嚴重潔癖中)
丁諾<-冰(可打亂重組但不可拆)
普奧(以此為中心的ALL奧可...吧?)
港英萬歲(港ALL也萌)
白骨萌XD


活動範圍:
北歐(典芬中心)
日耳曼組
港英
東南亞
熊加

原創擬人 -- 請見擬人帖 =w=

打算繼續開坑, 需要請毆打我

搭訕用:
ブログ内検索
最新コメント
[06/21 NONAME]
[03/27 怜]
[11/30 YAN]
[08/26 M子]
[08/24 月餅]
バーコード
P R
アクセス解析
アクセス解析

Copyright © 在白色世界中 All Rights Reserved.
Material & Template by Inori
忍者ブログ [PR]